國家統計局2月26日發布的《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4年,按照《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監測的161個城市中,城市空氣質量達標的占9.9%,未達標的城市占90.1%。
大氣污染嚴重程度由此可見一斑。不難理解,大氣污染治理成為今年31省市政府工作報告的重點。
2014年,省級政府工作報告中未提及大氣污染治理的只有西藏和寧夏。而今年,31省市全部將大氣污染治理列入了政府工作報告,均明確提出了改善空氣質量的各項目標,有的還“自我加壓”,將目標量化為具體數字。
目標量化
2013年,霧霾波及我國25個省份、100多個大中型城市,全國平均霧霾天數達29.9天,創52年來之最。為此,北京等15個省份于201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均明確提到治霾或PM2.5治理。
去年將治霾目標量化的北京,并未完成預定目標。北京市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14年北京空氣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實際下降了4%,而當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是下降5%左右的目標。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坦承:“還有一定差距!辈贿^,若參考國家下達的下降2.5%的任務,已屬超額完成。
根據環保部公布的數據,在2014年中國空氣最差十城中,京津冀就占據八席,區域內PM2.5(細顆粒物)年均濃度平均超標1.6倍以上。
《法制日報》記者統計發現,在今年的省級地方政府工作報告中,有14個省份提及治霾。
今年的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將治霾目標量化,依舊定為PM2.5濃度下降5%左右。
河北省政府工作報告則將PM2.5全年下降目標定為4%以上。
天津市政府工作報告披露2014年全年PM2.5平均濃度下降13.5%。今年實現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對空氣治理提出量化硬指標的還有另外一種,重慶提出都市區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保持在240天以上。
安徽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15年“PM10平均濃度繼續下降,努力減少霧霾天氣”,雖無具體數字,但卻是安徽省首次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減少霧霾天,對大氣污染防治做出具體要求。
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嚴控污染物排放,讓群眾看到治霾新成效”。
區域協作
有了硬指標約束,各地還需要拿出切實可行的舉措。
“聯防聯控”作為大氣污染防治的重要舉措,在多地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
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推動編制實施區域大氣污染防治中長期規劃,完善預報預警、科技治污、區域聯防聯控機制,加大空氣重污染應急措施的實施力度。
北京市環保局表示,PM2.5污染的區域性特征明顯,任何一座城市都難以獨善其身,必須要加強聯防聯控。2015年北京將推動加強區域協作,牽頭編制區域大氣污染防治中長期規劃,明確空氣質量改善的階段性目標、主要任務。
此外,天津、河北、江西、上海、重慶、湖南、山西、四川等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有“聯防聯控”的表述。顯然,地方政府已經認識到,單打獨斗在大氣污染防治中效果并不佳,必須聯手共治。
各地根據本地實際與自身探索,提出了一些創新治理舉措。比如,四川省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合同能源管理是以減少的能源費用來支付節能項目全部成本的節能業務方式,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新模式是排污企業以合同的形式通過付費將產生的污染交由專業化環保公司治理。
河北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實行“網格化”環境監管,不留監管死角、不存執法盲區,推動監管執法全覆蓋,對各類環境違法行為“零容忍”。協商京津建立生態橫向補償制度,創新節能減排機制。